首页 > 科普常识 > 大学之道原文解读: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

大学之道原文解读: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

来源:胜月常识网

大学之道,明明德,

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

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

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。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

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;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;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,致知在格物。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诚,意诚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。

『大学』是儒家经典之一,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中庸》并称四书五经,它的章节简洁明了,语言精炼,被誉为儒学精华。文章中强调“明明德”,德是一种高度内在的品质,在处理人际关系、每天的工作生活中都要有德的养成。德要求我们处事公正、勤勉努力,脚踏实地做事。此外,文章还指出“知止而后有定”,就是要在生活中逐渐建立自己的正确的价值观念,要有完整耐心的学习过程,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心态更加稳定。正所谓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。

《大学》的思想旨意就是让工作、学习、家庭和公共生活的价值观得到最大程度的树立和实施。对于中国现代社会而言,这种价值观的传承、继承和维护,对于创建和维护社会和谐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,促进国家和个人不断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
相关信息